当前位置:18PO耽美>高辣小说>五代十国那些人> 第15章 黄巢的末日(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 黄巢的末日(下)(1 / 2)

唐代崔致远所著的《桂苑笔耕录》中记载的信息说明,唐将时溥是引诱黄巢起义军当中投降的将领把黄巢杀死的。令人疑惑的是,如果当时有人杀死黄巢,必定是立下绝世大功。即便是随便搭个手帮个小忙,其名字也会名扬四海,毕竟那时候的黄四爷在大唐统治者心中比现在的某组织在美国人心中还要遭人恨。而就算是这件事上面有大官抢功劳,也不会隐瞒的这么彻底吧,一点风声都不漏?而且我们也没听说那个大人物杀死了黄巢。也没有更多的史料来证明。而关于这个将领杀黄巢的说法,在迄今发现的史料中的记载只有一处。在宋朝邵博的《河南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七中曾经提到,若说杀黄巢于狼虎谷,献首于徐州,两地相距约五六百华里,快马也要三天路程,而徐州至cd马不停蹄,日夜兼程,也需二十天。当时又值盛暑,“函首”恐怕早已腐臭不堪了,更何况黄巢兄弟七人,难言其中就没有与黄巢状貌类似者。如此看来,很有可能在狼虎谷中被林言杀死的只是黄巢的替身。这个说法也有道理。宋人刘是之的《刘氏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五代时有一个高僧法号翠微禅师,这个人就是黄巢。更为传奇的是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记载说,“黄巢后为缁徒,曾主大刹,禅道为丛林推重,临入寂时,指脚下有黄巢两字”。在这些史料中,虽然黄巢起义军在山东狼虎谷几乎全军覆没,但此时黄巢并未身死,他用金蝉脱壳之计瞒过唐朝追兵的眼睛,在逃出狼虎谷的残军中依然有黄巢的身影。有说黄巢出家为僧王明清的挥尘录后录卷五说:张全义为西京留守,识黄巢于群僧中。西京是河南省洛阳市,那么张全义为何会在众多的僧人当中认出黄巢呢?那一天,笃信佛教的张全义到寺庙中礼佛,他无意中发现对面来的僧人十分眼熟,定睛看去,他大吃一惊。四目相对,黄巢的眼神中并没有流露出张全义脸上的惊奇,而是面色平和,拂袖而去。也许此时张全义的心中既惊诧又疑惑,但对于黄巢的身份,作为太守的张全义不难确定。难的是性格复杂的张全义始终保守这个秘密,直到把它带进坟墓。也许如《新旧唐书》记载,公元884年7月1日黄巢已经死于狼虎谷,一代枭雄的传奇就此画上了句号。也许如后世的传说,黄巢从狼虎谷侥幸逃脱后,数年之后,他从洛阳来到宁波雪窦寺,潜心修习佛法,并成为一代高僧。年迈的他在明州的望春桥上独倚栏杆,细细品味着风云岁月,冷眼旁观着纷乱的天下,等待着唐朝叹出最后一口气,然后落日一般融入东去江水的尽头。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宁愿相信黄巢没有死在虎狼谷,而是逃了出去,出家为僧,成了一代禅师,赎尽他这一生的罪孽,进行自我救赎,我觉得这是最完美的结局。黄巢绝对可以称之为英雄豪杰,至于后面还有人说当时黄巢先是自刎,但是没断气,后来他的侄子林言就一刀割下了黄巢的头颅,然后投官去了。这个我觉得就带有演义的性质了。以上观点罗列出来。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继续深入研究,至于选择哪种观点,我觉得都无所谓,这已经是一个千年迷案,重要的不是黄巢到底死了没有,而是黄巢在这之前干过什么事情。黄巢起义可以说在即将走到悬崖边上的大唐王朝后面,猛推了一把,毫无异议的加速了大唐王朝的灭亡。其实按照之前大唐王朝发展的趋势,估计还能很轻松的绵延十年的时间,甚至更长。虽然大唐王朝出了一些昏庸的皇帝和佞臣。但是只要是没有强大的外力。凭借着大唐近三百年来来已经形成的固有的统治秩序和社会规范,还是能够苟延残喘的。而大唐末年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局面,和藩镇也是有分不开的关系的,当时中央虽然无力,但是地方的藩镇实力都差不多,而且周边的藩镇基本上都是面和心不合,既想着吞并其他人,但是又担心别人吞并自己,这样一来,藩镇实力不大,而且也不敢轻举妄动,这样就造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尽管这个平衡并不是很稳固。

但是配合着大唐正统三百多年的统治秩序,如果没有外力的破坏,这还是能维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的,但是就在这个节骨点上,王仙芝、黄巢起义爆发了,他们就是打破这个平衡的外力。刚开始的时候,黄巢和王仙芝在江南一代劫掠,结果江南的军队率先得到了锻炼,对当地的藩镇进行了优胜劣汰的选择,有能力的藩镇占据数个州郡,而能力不足的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就这样在和黄巢的交战中江南的藩镇壮大了。藩镇壮大之后,而且朝廷微弱,这个时候,谁还愿意接受朝廷的领导,而且大唐的钱粮基本上都是依赖江南,现在江南藩镇强大,基本上没几个节度使还好好地给朝廷运送物资,这样一来,朝廷更加的贫穷,势力自然更加的衰弱。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和连锁反应,江南这样干了。等到黄巢打到了北方,北方也是同样的局面,大小藩镇都开始找机会发展壮大,抢夺地盘。唐末藩镇相对平衡的局面被打破。而朝廷越来越弱小,渐渐的只作为一个精神象征了。而唐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藩镇壮大,朝廷弱小。这一点和东汉末年惊人的类似。而这些藩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有朱温和李克用,在江南比较典型的就是高骈。而黄巢起义的失败的原因我们在黄巢退出长安的时候已经基本上说清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8PO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