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面也说了,柴荣虽然在太原之战中失败了,但是却也不能说与他没有一点的收获,柴荣通过亲征的两次战斗,高平之战和太原之战,深刻的感受到了现在他的军队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骄兵,一个是冗兵。骄兵这一点不用多说,咱们上面也提到过,李克用和他的儿子李存勖之间的对话就是五代兵骄将傲的一个完美的体现,军阀们在乱世依靠的就是军队,要是没有军队,那些这些藩镇也不能称之为藩镇。这些藩镇也明白,他们的地位还有所谓的威望,都是靠这些兵卒们来维持的,今天还是一个王爵,还是前呼后拥的大帅,但是一旦手底下没了兵,那就什么都不是了。在乱世只有手里有兵,那才真正的安心,所以这些藩镇们也不敢太得罪他的这些兵卒,反而要拼命地笼络,不停地给赏赐,只是要打仗那就要给赏赐,打了败仗要安慰,打了胜仗要给赏赐,当时基本上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支出,基本上绝大对数都是军费支出。当时当兵是一个不错的行业,藩镇和统治者为了保持自己和兵卒们的联系,就只有把军方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时候什么百姓,什么国法啥的都不管用,军人成了名符其实的特权阶级。人永远都不会得到满足,这一点已经被公认了,随着军方的地位不断的提高,他们的野心也不断的膨胀,为了攫取更大的价值,他们形成了一个个的小团体和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利益和好处。这样的事五代就发生过不少,这边要打仗的时候士兵们却不愿意上战场,因为还没有给赏钱,只有给了赏钱那才能上战场,而且上了战场那也不一定好好打仗,一看情形不对,就立刻投降了或者就逃亡了。在五代当兵那都是比猴都精明,一个个眼神活着呢,谁也不想死,所以打仗的时候第一要务不是杀敌,而是自保,这样的军队,要是想打仗,打顺风仗那还不错,要是打起了硬仗,那绝对是必败无疑。所以此时这次五代的军队一句话总结就是要钱一流,打仗不入流,打仗不入流那也就算了,更坑的是这些人还是白眼狼,没啥忠诚度可言,平时好吃的好喝的供应着,一切好说,但是只要是得罪了他们,他们立刻就能造反,立刻就能反咬一口。这一点我们从上面的樊爱能和何徽临阵脱逃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差一点把柴荣坑死卖了。而这样的事情在五代发生的还真是不少。所以兵骄将傲这件事的确应该好好治理一下,军队的纪律也应该重新树立起来。再有一个就是冗兵,可能一说这个冗兵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兵多,这个词的意思的确是有兵多的意思,但是更多的则是特指无用的兵多。什么叫无用的兵,那就是发军饷的时候有他,打仗的时候找不着,就算是打仗的时候勉强上了战场,但是也不能打仗,有时候反而在战场上面起了一个反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冗兵。冗兵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那时候军队里面没有引入退休机制,都老的不成样子了,还扛着一身皮甲挂着一个生锈的铁剑或者长矛溜来溜去,这完全就是占一个士兵的名额,但是打仗的时候却没有什么用。反而因为这些老兵们对敌“经验丰富”,而且资格老,所以很多时候,军容军纪都是他们这些人带坏的。可能很多人说了,既然军队中没有退休这一说,那就引进不就行了吗?但是这可不是仅仅说说而已,这牵扯到很多人的利益。很多人做了一辈子兵,身上没有一技之长,而且年纪大了,那时候没什么社会保障,自己不种地自己不做生意那就没得吃,而退役的士兵年纪都大了。生活更是困难难,他们除了在军中还能混口饭吃,到了社会上他们的生活就是一个大问题。所以对于这些老兵来说,没有人愿意离开,要是有人想要拿走他们的铁饭碗,那是肯定不行的。所以柴荣大军是改革必然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其实说到对于军事的改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消弱藩镇,我们想想上一次柴荣为什么亲征,那柴荣也是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的,再往前面翻翻,有多少的皇帝是被自己在前线的大将卖掉的,所以柴荣不想当成一个被人卖掉的可怜亡国皇帝,他要亲自掌握军权,这样他才有安全感。而让他没有安全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藩镇忠诚度不高,藩镇力量过于强大,威胁中央,所以这也算是柴荣改革的一个原因。
但是柴荣是一个有毅力的人,他认准的事情,很少有人能够把他拉回来,让他改变主意,于是他就召集了大将们说了一句话:“军队在精不在多,现在一百个百姓还不能养一个当兵的,现在百姓生活这么艰难,咱们养这些没用的东西干什么。咱们要养就养能打仗的精兵,你们觉得呢!”柴荣这段话把他的意思已经已经表达得很清除了,军队人数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不是能打仗,所以他觉得应该减少军队总数,提高总体素质,减轻人民负担。在这里其实处置骄兵悍将和解决冗兵的问题都是在一起的,骄兵悍将多了,冗兵也就多了,所以柴荣并没有把这几个问题分来,而是一起治理。对于军队他提出了几点要求,第一:淘汰老弱病残,不让吃空饷,可以让他们回原籍,或者给他们发一块地,但是不能呆在军中,这其实就是变相的引入退休机制,只要是不能打仗的全部都要回家,军中要要有用之人。第二点,重新招募一部分军人,之前
18PO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