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凝珍苦笑着摇了摇头,她出身普通,从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因为“背景”而逃过一劫,即便这个“背景”让她成为了被用来制衡的工具,可总比……好。
有时候半夜惊醒,她也会想,如果她没有这个“背景”,事情会不会变得不一样。
但其实她知道这个假设的结果,无非是再多她一个人遭殃。
“其实也不能说是朋友,一开始我们甚至还是针锋相对的对手。”
“你们知道王馨彤这个名字吧。”
几人愣了愣,严肃地点了点头。
他们查了双人滑那么多东西,自然不可能不知道这个名字。
只是池惊澜对这个名字却不是最近才知道的,他知道得很早,早到他在这个世界刚醒,查阅资料研究这个世界的花滑情况的时候。
直接池惊澜还记得那则报道的题目。
——“可怜韶华,天妒英才”。
第一百五十三章
那是三年前的一则网络报道, 池惊澜无意间看到,因为名字点了进去,就此给他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那则报道讲的就是王馨彤, 和卓凝珍一样, 一个同样从国家花样滑冰队女单转双人的一名运动员。
但从报道的名字也可以看出来,讲的并不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被寄予厚望的天才选手, 在去比赛的路上遭遇了意外的交通事故, 幸运的是没有丢掉性命, 不幸的是她也失去了再次参加比赛的机会, 成了植物人, 被困在了病床之上, 余生醒来的机会都渺茫。
王馨彤是谁,这个名字说出来, 只要是关注冬季项目运动的人都有所耳闻。
那可是14年索契冬奥会,花样滑冰的女单殿军。
当然,赛事并没有设立“殿军”这个称号, 但是冬奥会的女单第四名, 足以让冰迷们自发为王馨彤带上这枚冠冕。
但那时人们在她身上寄予了多么大的希望, 后来就有多么可惜。
2014年索契冬奥会结束的一个月后, 王馨彤突然宣布自己要转项, 转到双人滑去。
她并没有解释原因, 一切都显得那么突如其来, 而当时的她,已经20岁了,对于转项来说, 显得太晚又不合适,每个运动项目都有自己的运动习惯, 20岁,之前的项目习惯都定型了,想改太难。
因此许多人不解,还有许多人反对,但王馨彤面对舆论的不看好,也不曾改变自己的主意。
她的确是个天才,即使20岁转项,也迅速适应了新的项目,半年后,她重新出现在了双人滑的赛场上,一举夺冠,震撼了所有人。
那时她的搭档是双人滑国家队里之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男选手,因此所有人都认为他们能夺冠都是王馨彤的功劳。
于是他们又对王馨彤重燃起了希望。
就算不滑单人了,双人能多拿几个奖牌也好。
14年冬奥结束,齐文光的搭档状态下滑严重,比赛看久了的冰迷知道他可能又要换搭档了,于是很多人就在贴吧里分析,齐文光的新搭档换成谁比较好,而其中王馨彤得到了最大的呼声。
毕竟,在冰迷们看来,王馨彤刚刚转项,正好没有固定的搭档,不用担心换搭档的磨合期,加上王馨彤在女单的实力,和转项之后表现出来的惊人天赋和适应力,也称得上一句强强联合。
可是意外总是会抢先一步,一场天降横祸摧毁了一切希望。
即使已经过去了三年,人们回想起这件事,还是会忍不住唏嘘地感叹一句,天妒英才,就像那报道的题目一样。
池惊澜之前看到这则报道的时候,也只是感慨可惜,可如今,他却隐约有种感觉,当年的意外或许没有那么简单。
卓凝珍的话验证了他的猜想。
“王馨彤和我不太一样,我是因为发育关,不太适合女单了才转的双人,她是因为受了伤才转的,但除了她的教练和队里的医生,几乎没有人知道她当初在冬奥会的时候伤病就很严重了,当时的我也不知道。所以我一开始其实不太服,为什么她刚刚转项,就能竞争齐文光的搭档位置。”
卓凝珍如今回想起当时的种种也知道自己当时幼稚又可笑,轻轻地摇了摇头:“双人滑国家队里惯用高压政策,从上到下令行禁止,报团严重,不同人之间信息差很大,但腌臜的那些事,曹正德齐文光他们藏的很好,那时候我们都以为齐文光的搭档是个绝好的机会,竞争地头破血流。”
“王馨彤跟我年纪相仿,比我还小一些,某种意义上,我们的人生轨迹重合度特别高,但我在双人滑已经磨炼了好几年了,自认并不比她差,所以我一直把她当成最重要的对手,王馨彤转项也是为了往上走,齐文光的搭档位置对她来说也势在必得,那一段时间我们互相竞争得特别多。我们脾气都不算温柔,当时年少轻狂,每次见面我们都争锋相对,所有队员都知道我们关系不好。”
“到后来竞争齐文光搭档的人基本就只剩
18PO耽美